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钱叶芳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法
近段时间来,政界、商界、学界诸多人士发出新一轮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呼声,主要诉求是自由解雇和灵活用工。批评者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和性质、劳动合同的性质、解雇保护、用工模式等方面的论点存在基本错误。虽然批评中的细节性焦点确为《劳动合同法》需要修改之处,但是关键之缺陷在于立法技术上的迂回与温和。
张乃根
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国际法、知识产权法、西方法哲学,著有《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等
在当前我国对外经贸关系面临新挑战和以TPP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促进我国加大全面改革开放和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意义重大而深远。
王露璐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乡村伦理、经济伦理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道德观研究
影片《百鸟朝凤》的片名反映的正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道德权威的生成及其强大作用,以及在乡村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中资本逻辑的强大作用下,此种道德权威的生成与维系所面临的冲击。今天,乡村仍然是大多数中国农民的生活所在,而乡村独特的地方性道德知识和文化符号,更是大多数国民剪不断的“乡愁”所系,是转型期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道德文化资源。
阎光才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学术制度与政策研究,比较教育,教育、文化与社会,著有《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等
我不敢倡言教育要回归日常生活,也未必赞同全盘接纳同样存在其他弊病的美式教育,更不敢妄言放弃既有的重知传统,但在知识和学历与能力和责任越来越不相匹配、“双创”成为国家战略、人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备受关注的今天,尊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重视实践,这或许不是祛除当今我国教育积弊的灵丹,但它总归多多少少对准了病根。
宋耀红
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广东省妇联维权专家顾问,研究领域:民商法
从广东的司法实践来看,构建独立的家事审判庭制度、制定家事审判特别程序并设立特别制度来化解家事案件纠纷等成功经验,均为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完善家事审判立法提供了有力参考。
余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室主任、副研究员
导致很多美国人看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奥巴马明年1月将结束其8年任期,此轮对话将是奥任内最后一届对话,在当前“逢奥必反”的政治大环境下,奥巴马政府达成的成果将很难得到切实执行。笔者认为,当前的美国国内选举环境对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的确形成了不小的掣肘,但并不是说奥巴马政府就完全无所作为。
刘斌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法官员额制改革背后所隐藏的问题的总症结在于:某些改革举措偏离了“让优秀法官受惠”的逻辑目标,并且诸如曲折性、非系统性和非公开性等进路偏差亦加剧了人心的离散。要想一揽子解决上列问题,就必须重溯制度分析的逻辑:一是要将“让优秀法官受惠”作为法官员额制改革一以贯之的逻辑目标;二是围绕这一逻辑目标,采用谋定而动、系统推进、公开透明的策略和进路。
万劲波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与之相随,科技战略与政策的决策复杂性日益增强,需要经济、教育、人才等各界力量与各类智库的综合参与。
吕嘉健
曾任广西梧州师范学校科研处主任、副校长、梧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内部对“政治沉默”态度不与认同背后的思想心理。简而言之,对此不宽容的主体基本上是具有强烈左派倾向的小知识分子阶层,并且以强烈的民粹主义灵魂心理表达出对知名知识分子不激进作为之不满情绪。
陈映芳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教授
龚丹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劳动价值和劳动者的被私性化,城市治理体系中公权力向私权力的让渡,以及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法外灰色地带的扩张,等等,这些复合的因素造成了今天代工厂工人劳动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外关系史,著有《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等
采访:饶佳荣
一个地方是否有一所以上像样的大学,与当地的学风和世风,有着重要的关系。大学好则所在地方的学风好,一个地方的学风好了,必会促进民众对学术的爱好,世风自亦不差,而学术本身也容易提高。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信息化发展,各国纷纷打造信息公开制度升级版,更好为公众服务,扩大公众参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中已经对升级版制度建设提出新要求,也有一些有益经验。应该借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改的机会,按照中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求,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我国3.0版政务公开制度。
孙国东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法哲学、社会-政治理论
“差序格局”有碍于人格平等的实现和公民精神的化育,是法治中国的主要障碍。现代社保制度有助于人格平等的实现和公民精神的化育,进而助益于法治中国的实现。现代信用体系可以限制差序格局对法律实现“功能替代”的运行机制,进而有助于社会成员对法律之“系统信任”的形成。“社会基础秩序”的建设,可以极大优化社会行动的平台。法治中国的建设,应遵循“从法治社会到法治国家”的道路。
徐琳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各级政府部门在推广公私合作、公私合营(PPP)模式中所遇到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来自于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缺失。鉴于PPP模式的国际性和专业性,现阶段有必要引鉴域外相对成熟的规制与经验,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私合作、公私合营(PPP)规范性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陈健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
目前对我国碳减排政策普遍的评价是“行政手段多了,市场手段少了”。碳税、碳市场这两种经典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成为讨论的焦点。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机制来实现碳减排目标成为学界和职能部门的共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碳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现实的政策选择。
耿宝建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
周觅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助理
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不明确、不完善等原因,在正常的信息公开申请之外,极少数当事人利用现有立法漏洞提起了大量非正常申请,给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带来不小压力。针对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非正常申请和起诉权滥用,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在保障正当的信息公开申请权的同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立法目的解释,填补现有立法的漏洞,依法限制极少数当事人的非正常申请和滥诉。在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出台前,人民法院也可通过个案的裁判,不断探索滥诉的认定标准和限制方法,为立法和理论研究提供鲜活的实例。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