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王铭铭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上古史研究,以“大禹治水”为核心,为我们重现了“洪水时代”中国神话和政治文化的远古面貌。从“治水社会”转向“水利社会”,使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为我们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视野。这一转向使我们意识到,“洪水时代”的神话和历史,无非是多种与水构成关系的“社会形态”的一种,并非中国历史的所有一切。
严双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现代国际关系、欧洲一体化,著有《法国精神》等
Marlen Belgibayev
“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两者目标的高度契合,中哈两国已经同意协调合作这两个项目。然而,“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之间的对接将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可能对欧亚地区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巨大影响。
赵坚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集聚经济与城市化,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
我国铁路确实存在投资空间,但主要是大都市区的轨道交通,不能把投资铁路作为拉动经济的工具,铁路也会出现产能过剩。由于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铁路的产能过剩比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仇立平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今天对自然的认识还没达到能够完全驾驭自然的程度,然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速工业化建设进程,因此很难说现在的很多灾难性的后果与30年的工业化高速发展没有关联。
葛剑雄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以往的两三千年间,有些阶段气候异常严重,气候异常造成的灾害也比较多,有些阶段则比较少,但是一定要说存在什么规律还谈不上。所以我认为,对每一次灾害,还是要根据它的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事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城市文化研究
学术评价机制有双重标准,一个标准是专业标准,即同行的评价,但今天专业的评价已经被异化为权威刊物的发表。互联网学术时代出现以后,出现了另外一个学术评价标准:社会影响力评价。依靠等级化权威刊物等外在标准来衡量学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马健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综合国力的整体结构是一座“冰山”。关乎综合国力的资源类因素、科技类因素、经济类因素、政治类因素和军事类因素是最容易被观察和度量的物质性因素。但这仅仅是可见的浮于水面之冰山一角。容易观察到的综合国力因素之所以呈现出这般面目,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影响人类意识和行为但处于水面之下,体积庞大得多的冰山部分——文化类因素。
纪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研究领域: 劳动经济学
流动一代的职业稳定性和向上发展的比例高于留守一代,留守流动经历影响了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和能力,进而影响了其融入城市的能力。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研究领域:社会分层、现代化、组织研究
新世纪以来,社会阶层结构从前一阶段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到现阶段已经演变成相对稳定的阶层结构。阶层分布结构、阶层利益、阶层矛盾张力等均出现新的变化特点。
刘旭涛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研究领域: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政府管理创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导者能力建设、人员素质测评等,著有《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等
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不仅有利于营造人才的良性竞争、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激发人才的干事动力,而且也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对现有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刘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著有《人本之道: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沉思录》等
当前,我国体制内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特别是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非常明显,而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毫无疑问还是薪酬福利待遇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人才可能只会愿意出体制,而不愿意进体制。
马晓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安全隐患不断积累,主要表现为,过度生产和超额储备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安全态势,它使财政补贴负担越来越重,土地、水等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市场供求关系扭曲。对此,必须改革现有粮食安全制度,取消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政策安排,实行粮食安全目标储备制度条件下的高价收购制度,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刘兆征
山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倾向不一,大多数愿意市民化,但也有部分人热情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有三大障碍。一是素质技能低下,就业选择空间有限;二是收入相对较低,购买不起商品住房;三是制度改革滞后,城市公共服务缺失。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
刘俊生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当前体制内外或曰公与非公部门间人才流动,还存在不少障碍或问题,其根源为人才流动政策供给上的不足。人才由非公部门流向公共部门,相较由公共部门流向非公部门,面临的政策壁垒要更多。
陈国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领域:权力制约与监督、行政问责与责任政府、地方政府创新与治理,著有《权力制约监督论》等
王哲莹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治理的重心,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反腐败与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腐败预防和惩治体系。以上举措表明我国全面的反腐败格局正在构建。那么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法治化建设又存在着怎样的难题和挑战呢?
周静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
刘勤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农地抛荒自实施家庭承包制以来就已存在。现有研究多从农地本身讨论抛荒现象,缺少阶层分化视角。当前农户家庭层级分化显著,不同阶层家庭依赖土地程度不同,其中,依赖土地程度低的农户家庭抛荒严重。应对农地抛荒的管理创新需要正视农户家庭阶层分化的现实,寻找和建立承接抛荒土地的农村阶层。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