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刘亚洲
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国防大学政委
这次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
常修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当然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这是大家差不多共同的看法。因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只有对产权予以严格的保护,才能稳定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预期,规范并保障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终身教授
我觉得在民主政治制度这一面,或者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这个决议的亮点不多。为什么说亮点不多?因为我觉得民主政治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民主选举的问题,民主选举是民主政治里面最核心的问题,而涉及到民主选举方面,没有多大的改变。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著有《未竟的变革》等
问题是国家如何强化其权力。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强制性的权力,不仅会激发人民的更大程度的不满,而且也会影响中国的国际环境。人民主权的必要性在于,尽管基于人民主权之上的政府权力仍然具有强制性,并且很可能比原先的权力更有强制性,但是正是因为人民主权这一形式,政府的权力具有了合法和正当性,权力的行使也更具有效性。
袁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改革就是要落实“例行化”的宪法信条,让“形式”符合内容。如何切实推进宪政民主,也的确存在许多阻力,有许多阻挠者搞的是“阴”一套,上不了台面,所以竭力禁锢言论,禁止思想的自由表达。当然,宪政民主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在英国也经历了几百年的渐进改革,在中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童之伟
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程纳入法治轨道,有必要制定监察委员会组织法和其他配套的法律。对现有法律做调适修改或废止其中过时部分的问题,也有必要及时提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日程。
田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在中国主导的地缘政治经济秩序重构中,台独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不认同与不合作,朝着海洋寻求安全保护与独立前景,是一种政治逃逸,但很难成功,反而会因其在民主价值掩护下的孤独孤傲付出重大代价。
冯玉军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俄罗斯—欧亚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大国关系、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著有《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等
2016年的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急速变化,“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种种变化令人目不暇接。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以及俄土关系峰回路转等都出乎众多分析家的预测,让人大跌眼镜。这反映出国际战略格局、世界秩序、大国政治以及国际社会思潮正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
王冠中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公共卫生行政与管理,著有《中国当代社会史·文化大革命》等
大数据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在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会在资料利用和存储、思维习惯、叙事方式、历史表达话语权等方面,遭受大数据洪流的冲击。面对挑战,中共党史研究应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快信息化步伐,完善既有研究范式和革新研究方法,使党史研究在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征程中能够做到胸中有“数”。
余敏江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政府管理理论、实践及政治哲学,著有《政府管理改革的新视界:当代公共管理与宪政关系研究》等
打造“特色”、“新型”的高质量智库,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统筹整合各类智库并建立开放的研究合作机制,需要破除体制、机制的藩篱,使智库对真实的政策过程有更深度的介入,需要进一步开放政府官员和智库专家的双向“旋转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思想市场,才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高小平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研究领域:行政组织理论和体制改革、应急管理、绩效管理,著有《服务型政府导论》等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加以发展。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日常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大数据,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特别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应松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研究领域: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著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研究》等
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一项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党的中央全会多次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务公开作出部署。新形势下,政务公开已成为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栾文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研究领域:经济全球化、金融化,著有《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当代经济全球化问题》等
金融化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新的万能统治,它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使资本与劳动对立等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更加严重,经济危机等更加频繁地爆发。危机是对矛盾状态的强制解决,它用生产力部分破坏的方式暂时缓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吉迪恩•拉赫曼
英国《金融时报》
早在特朗普誓言“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之前,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已经确立了怀旧民族主义的风向。
李江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员
中国高校出现“智库热”,这是高校长期在市场化与行政化双重影响下畸形成长的产物,是大学重心的错位。
聂日明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每到12月,爆表级雾霾成为常态。人们对雾霾依然愤怒,但开始习惯它的存在,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应对。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