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陈维
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著有《把握未来:美国总统政治形态研究》等
相比较沿海沿边城市,内陆城市外交形成了内陆模式,而决定内陆城市外交角色的因素包括国家战略、制度设计和国际化水平。本文通过对西安、银川两个内陆城市的城市外交案例考察发现重视对接国家战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塑造城市自身特色、拓展国际交往空间是城市外交内陆模式的基本内涵。
苏晓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国际安全、中国外交和能源战略
中菲得以探讨“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是两国正在有效管控分歧。阿基诺三世政府时期,菲方不断挑动南海争议,严重损害双边关系。杜特尔特就任总统后,对华释放善意。两国达成重要共识,一致认为应聚焦合作,搁置争议,共同推动南海问题重新回到双边谈判协商解决的轨道。
权衡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著有《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现代分析:转型期中国经验与理论》等
世界经济增长是有周期性的,从长周期发展来说,当下的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新旧周期的转换期,即由于世界经济正处于旧周期衰退、新周期孕育阶段,且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甚至全球化发展的方向也出现了动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金融危机已经破坏了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内在动力,新的发展动力和周期尚未形成,目前的结构性困境使得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艰难的调整和新发展周期的形成过程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题组
为鼓励、传播和推广地方教育制度创新,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08年发起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之后,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每两年举行一届。区别于政府系统内部的自我评价,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采取由民间组织来评价政府。依据严格的评审程序,由民间机构、专家学者、大众媒体和公众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其结果往往更为公正、客观,更有公信力。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研究领域: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著有《发展的主题--中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变革》等
人类为什么要发明数字?一组解释指向好奇,还有一组解释,指向有用。“互联网+”数字经济——表明中国经济要从资源耗费驱动,转向大规模靠智力、靠数字和数字化技术驱动,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既要解决人家的问题,也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哪头是重点?我认为用数字技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重点。
陈平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等
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来说,“五四”既非榜样,也非毒药,而更像是用来砥砺思想与学问的“磨刀石”。我的基本立场是:尊重古典中国的精神遗产,但更迷恋复杂、喧嚣却生气淋漓的“五四”新文化。
陈友华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人口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公益与慈善,著有《中国人口与发展:问题与反思》等
施旖旎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
通过对中国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空间分布情况的回顾,讨论雾霾将如何影响到人口迁移,进而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可以发现:由于雾霾的日趋严重及其治理的艰难性与短期内难见成效,雾霾严重地区将面临社会中上阶层人士外流与其他地区社会中上层人士望而却步的难题,社会阶层结构也将因此而出现重心上移受阻甚至整体下移的倾向。
高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著有《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等
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创新对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具有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呈现出这样的创新之谜:即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持续提高,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持续下行。从逻辑上说,技术创新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要素市场化进程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分析哲学史、心灵哲学、人工智能哲学、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比较研究,著有《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等
根据《共产党宣言》的原始描述,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将自然地为无产阶级的全球化联合开辟道路。因此,马列经典作家的“阶级”概念显然具有超越地域局限性之内涵。然而,最近全球各国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却大有以民族地域为界,分裂各国劳工利益之意蕴。这一现象虽在表面上与经典作家的预见产生冲突,却依然可以在一种升级版本的唯物主义解释框架中得到安顿。
叶自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有《中国大战略》等
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及从中延伸的柔实力,是老子治国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柔实力有丰富的实践。柔弱与刚强亦如一阴一阳,一正一奇,形成了治理国家的两个方面刚柔并济是正道。柔实力可以为今天国家治理和天下治理提供有益的思想基因。
周少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研究员,研究领域:少数人权利、族际政治、社区及非政府组织法、法理学等,著有《中国的结社权问题及其解决——一种法治化的路径》等
举世瞩目的法国大选刚刚落下了第一轮帷幕。法国数千万选民在用选票表达了他们对总统候选人喜恶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某种价值观的偏好。
石之瑜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皮查蒙·约范童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关系与发展系教授
译者:王骁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通过“治”的视角,探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不干预主义路径。可以得出,中国对(不)干预的态度不一定会因对主权和人道主义原则的理解转变而变化。确切地说,中国决定是否赞成干预行动,更多是从“治”出发考虑,这种考虑强调维持目标国原有秩序,加强其“自我治理”能力,而非强加新秩序。
孟晓旭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东北亚安全等,著有《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等
从近期前景看,中日安全关系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中国应该采取措施,包括加强两国政治安全互信,对日本施加必要压力促其调整,争取周边国家,不给日本留介入地区问题的“抓手”,以及加强两国民间的沟通理解来推动中日安全关系的稳定。
陆兵
新疆师范大学“一带”研究中心研究员、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特聘教授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着眼于长远,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发展底蕴,才能把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政治优势、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我们必须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建成“一带一路”与中亚五国新的松散型区域性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
陈瑞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刑事审判原理论》等
“中国的问题”应当是法学研究的具体对象,而“世界的眼光”则是研究者所持的思路和所要达到的境界。中国法学要想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就不能只是重复西方学者研究过的问题,重走西方学者走过的老路,而必须从本国正在发生的重大社会转型和法制改革中寻找问题。
傅莹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朝鲜半岛核问题是东北亚安全局势中最具复杂性和最具不确定性的因素,也是当前亚太乃至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安全热点。随着朝核问题的升温,国际社会上不断有人在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在管住朝鲜上负起更大责任?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