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赵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可以将国家主权和国际干涉看成是一对共生规范,因为它们相互依赖,并互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而对于主权理解的变化也推动了干涉行为的发展,特别是“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在当代的发展。同时,规范的存在是以合法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这种规范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侯隽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
继不久前日本APA酒店社长元谷外志雄将其著书放置在酒店客房出售,书中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所引发的巨大风波后,位于大阪市的塚本幼儿园又被曝出针对幼儿进行反中、反韩等右翼史观教育接二连三出现的右翼史观蔓延现象不得不让人对于未来日本社会的走向表示担忧。
宋雄伟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
政党意识形态转型过程中受到两种认同的约束,即“规则认同”和“目标认同”。“规则认同”主要指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认同,是来自于组织规则所赋予组织的行为规范而产生的认同;“目标认同”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认同,是来自于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实中,政党组织在竞争的环境下总是不断地调整他们的意识形态,并且在“规则认同”和“目标认同”中寻找平衡点。
王俊秀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是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构成社会心态的动力机制和社会运行的调控、凝聚机制,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具有社会信号、社会运行的动力、社会行为调节和团结社会等功能。社会层面的情绪、情感的引导应纳入到社会治理下,启动社会心理建设,从而实现引导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的目的。
黄天柱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研究领域:统一战线、多党合作与中国政治
从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看,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本身就并非一帆风顺,其制度设计与实际运行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而各界对这一制度的发展前途本身还存在争论。因此,在当前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思考和研究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新议程。
柯华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论共同自由》等
党国关系是中共不可回避的重大政治问题,2017年中共将召开十九大,若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必须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杨雪冬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研究领域:社会政治理论和中国当代政治,著有《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等
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可通过田野调查、理论生产和实践参与三种基本方式实现,与这三种方式对应的是政治运行中的生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立足于中国经验和中国政治发展可以发现,国内外常用的中国政治分析范式,例如“威权主义”、“发展型国家”,并不具有全然的解释力,仍然需要构建更符合中国经验和实践的理论范式。
喻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研究领域:法理学、宪法学、法政思想史,著有《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等
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来说,党的领导是政治有效性的主要源泉,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正当性的主要源泉,依法治国是政治规范性的主要源泉。如果说,中国政治离不开有效性、正当性、规范性,那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政治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谷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契约法、商法、公司法
不难发现《意见》的确触及了土地制度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肯定了被称为“二次土改”的“三权分置”改革。与此同时,不能不看到《意见》对现实法律状况的迁就,不可避免地承袭了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身的“历史性”缺陷,从而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意见》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袁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世纪中国政治史,著有《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等
历史经验证明官僚化治理,治不好基层,治不好农村,行政官太多是祸害,所以说行政扩张是没有出路的,地方基层社区的自治,还是要重新搞起来,让9亿农民都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才是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望。
学术主持:王广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
嘉宾:王新生
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姜迎春
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哲学系教授
民主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政治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政体。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文艺学与中国当代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等
文章指出:应该超越左、右二元对立的思维,探讨右翼和左翼极权主义在反启蒙上共享的诸多立场。文章尤其重点分析了后现代知识分子的极端反本质主义知识论最终走向了对真理和理性的敌视并导致其在政治上不可能有所作为,甚至并堕落为极权主义的帮凶。关于如何才能既继承启蒙思想又超越启蒙思想,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多元普遍主义的理论假设。
叶德磊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市经济学会证券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在不同行业,国有资产运营应该是有进有出。也只有在这个背景下,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国有企业改革。无论是国有资产运营的行业进出,还是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涉及利益重组,还牵涉一些重要的理论认识问题。围绕国有资产运营与国企改革的争议和分歧,表明还有许多理论认识问题并没有解决。
倪春纳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近年来,全球民主衰退现象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与以往民主衰退成因分析侧重于过程与结构取向不同,当前国外学者主要从治理危机、威权主义复兴、恐怖主义蔓延以及地缘政治学的视角来解读民主衰退的发生逻辑。国外学者对民主衰退成因的新近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域外的认知视角。
冯天瑜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有《张之洞评传》等
中国的帝制与专制相共生,对此史学界多有共识。不过,也有论者认为中国的帝制不一定专制,如孙中山《民权主义六讲》第二讲提到,中国帝王的专制程度不及欧洲中世纪晚期的专制君主。 综论之,秦汉以降两千余年间,在中国长期延续的,不是渐居次要的“封建制度”,而是由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综合而成的社会形态。
王建勋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宪法、政治理论、英美宪政史、联邦主义等
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是有野心的,要制约野心必须是用同样的野心来对抗它,没有别的办法。防止权力集中在一个部门手里的关键就在于,给予每一个部门阻止其它的部门侵犯其权力的动机和手段,并且防卫和侵犯的这种手段要相当。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