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
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本质上还是短期冲击,不会像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那样持续好几年,或者是像大萧条那样持续十几年,它的冲击是一个强劲的外生冲击。如果我们在疫情过程中,对经济系统、经济主体的保护到位的话,那么在短期休克停摆之后,它的影响可能就不会特别剧烈。因此从中长期来讲,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的潜在增速和中国发展的态势。因此,我们在疫情猛烈冲击下,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这种一次性的、短期的剧烈冲击会演变成趋势性的、系统性、内生性和中长期的冲击。
黄奇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重庆市市长
单纯讨论公积金取消或不取消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考虑如何通过改革实现一个既支持企业降低运行成本,又使得职工有更好福利回报、更加健康完善的社会公共福利系统,以及一个规模和深度更宏大、更高质量的长期资本市场。我们此前讨论疫情时期的企业减负,也并非笼统地取消或延缓公积金企业缴存6%的概念,而是把取消公积金制度和建立完善的年金制度一并提出,形成平滑转移,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把百姓、企业所创造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并让它为国家、企业、个人都创造更大的价值。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教授
面对重大冲击性因素,宏观经济政策做出及时反应很重要,并且根据历史经验,政策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偏于保守的,常常跟不上现实的需要而颇显被动,所以,事后看来每一次政策响应都不存在所谓的“反应过度”问题。特别是面对具有高度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大流行疫情,政策响应能够及时和到位,对于消除事件演变趋势不确定性与政策取向不确定性产生的叠加效应,进而导致双重市场恐慌十分重要。
廖峥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
从长期看,公共卫生,甚至战争这类突发事件均不会对全球化的大方向产生影响。一个世纪以来,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四次“全球大流行病”,全球化遇到过许多阻碍,但一直在曲折中发展,不断迎来一波又一波高潮。全球化的未来在短期内要看疫情防控发展态势,但长期看,还是取决于各国在政治上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挑战。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
数字金融在中国有很多突破,最大的突破就是普惠金融革命,使得原来不太可能的事情现在变得可能了。数字金融能够用大数据替代抵押资产,根据数字足迹积累的数据,能够做出风控模型,这对金融业乃至宏观经济都意义非凡。数字金融发展到西部地区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无论是从宏观的经济增长,还是到微观的消费、就业和收入,都有很多积极的贡献。
张清敏
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危机表明,人类大家庭已经形成了一个安危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实施的各种疫情防控政策和行动凸显了全球卫生外交所面临的问题,反映了全球卫生外交在未来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方向。卫生议题与外交手段的结合把卫生和健康问题提到国家政治议程的前列,从政治层面促进国家间的合作,有利于加速实现全球卫生健康目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提升全球卫生外交的地位,使之成为未来外交学研究和外交实践的重要领域。
吴国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G20成立的初衷是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但广泛的代表性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国际社会合作抗疫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卫生治理合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合作,G20接下来需要设立一些新的合作机制,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密切配合。G20主要发挥的是达成政治共识的政治引领作用,主要的全球卫生治理工作还是要由WHO来执行。两个组织要形成合理的分工,互相支持和配合。
赵建
西泽资本(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
几十年、上百年过后,人们会在历史书里这样记载:大疫情前,如何如何,大疫情后,如何如何。疫情前后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这次大瘟疫或许只是一个巨大的导火索,加速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二战以来形成的全球化政治经济秩序。自二战以来的历史运数上升期,到今天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不是说运数衰落,而是要进入一个碰撞、冲突和纷乱的“三国时代”。
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钱智俊
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
在本轮财政“组合拳”中,扩容专项债、发行特别国债料将成为主力军,提高财政赤字率则将发挥辅助作用,三者预计将分别提供约1.8万亿、1万亿和7000亿的增量资金。从资金投向来看,由于本轮财政刺激的重心料将转向民生福祉,三大工具预计将各有侧重。其中,赤字率提升所多增的资金空间,将主要用于增强减税降费和社会救助。专项债扩容将集中发力于基建投资。与之不同,特别国债将大概率用于激活消费引擎,以对“稳就业”形成更有效的支持。
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海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此次出台的《意见》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上均推出了一系列制度改革措施,其中有一部分是以往改革的延续、深化,也有不少措施的确带有新突破的性质,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进展。中央政策已经破冰,当前需要全社会都能深刻认识到要素改革对中国经济短中长期的全局性意义,若各部门及地方政府能够认真贯彻,大胆开刀,清除积弊,将各种供给约束下的生产要素解放出来,降低要素供给成本,必将为中国经济提高中长期增长动力创造良好条件。
余永定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疫情冲击是供给冲击还是需求冲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武汉封城为标志,中国的供应链因人流、物流的中断而中断;中国生产活动急剧降温,在相当大范围内出现停顿。尽管疫情发生之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尽管疫情发生后也存在需求不足问题,但就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而言,中国遭受的是供给冲击。世界上所有受疫情影响的国家遭受的也都是供给冲击,需求不足则是派生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确。因为对冲击性质的判断,决定了我们对应对冲击之策的选择。
龙少波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厉克奥博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前期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异,在长期内我国需缓慢提升公共消费率;而在短期内,为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大幅增加的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也需适当地增加公共消费以扩大总体消费。为此,可以考虑将2020年的公共消费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16.7%,以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冲击。这相当于需要增加2万亿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提升居民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减轻居民在社会公共服务消费上的支付压力,从而拉动居民在其他领域消费潜力的释放并加快消费升级。
李罗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
新基建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物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5G基站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特高压、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以民生消费升级领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毫无疑问对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那些过分强调“新基建”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老基建”与“新基建”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疫情过后所采取的恢复和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来说,“老基建”能发挥的作用也许更大。
包刚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中国大陆在疫情高峰期采用的是全封闭全隔离模式,属于抗击疫情的激进休克疗法,管理方式上起初对潜在病毒携带者和普通民众不加甄别地统一封闭隔离,较为粗放。而中国大陆以外的东亚地区从来没有实行过全封闭全隔离模式,而是尽可能维持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转,同时通过检测和其他技术手段锁定患者和密切接触人群,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救治和隔离。所以,东亚地区的抗疫模式更接近于“精益管理”,他们试图通过快速检测和技术追踪及时甄别、锁定潜在患者与患者。这就做到了既能有效抗击疫情,又能实现对经济社会运转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张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远程办公、网上教学等过去的小众模式进入到了大众视野,无接触配送、在线文旅等新的概念也被“创造”出来。其共同点是都与互联网密切相关,体现了线上经济的新发展。当前,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接下来要同时抓好经济发展。在这样一个时点,我们需要思考:疫情中出现的“在线新经济”前景如何,它们会给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牛占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通过梳理全国主要城市地铁流量数据(2020年1月1日-4月7日),发现在陆续复产复工以后,地铁流量也在慢慢恢复,地铁流量的变化可以直观的反应各地区复产复工的进度与规模。目前,成都上海、杭州、重庆、深圳、南京六座城市地铁流量已经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60%以上,表明这五座城市在复产复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截止到4月7日,全国13座主要城市地铁流量恢复的平均值为55.06%。如果除去武汉,12座城市地铁流量恢复的平均值为58.75%。以此来推断,社会整体活跃程度以及复产复工的程度接近60%。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