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卢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杰平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21世纪初美国货币政策实践是一次受通缩恐惧思潮影响弄巧成拙的案例:为防范恶性通缩实施超常刺激政策,客观上助推资产泡沫与资产负债表危机,诱致原本意欲防范的恶性通缩成为现实可能。教训在于,不仅要重视防范“恶性通缩自我强化”效应,还要小心落入“恶性通缩自我实现”陷阱。
王卓君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委员,研究方向:哲学、文化学、政治学,著有《文化视野中的政治系统》等
孟祥瑞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治理理论的逻辑延展又是治理实践的空间拓展。因此,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研究,不仅要有本土眼光,更需具备全球视野。文章通过探讨全球视野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与属性,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脉络与角色定位。
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研究领域: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危机管理
李宇环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基地博士后
无论是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还是培育成熟的社会体系,抑或是推动政府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完善,都取决于政府角色的现代转型。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转变所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原则。
欧阳景根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教授、政治学博士
张艳肖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能力、资源汲取能力、制度能力是国家能力的三个组成要素,国家能力的质量体现为这三个要素的质量;国家存在的工具价值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国家的核心职能,它的履行受到国家的资源汲取能力与制度能力及其质量的影响。
马德普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研究领域: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著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论》等
自现代化进程开启以来,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三种国家治理模式,即个人中心主义模式、国家中心主义模式和社会中心主义模式。这三种模式尽管都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或合理性,但都不是常态社会中应有的或理想的国家治理模式。
约书亚·科兰兹克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成员、东南亚政治专家、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
翻译:杨李静、郭金华
作为奥巴马第一届任期期间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政治上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对抗中国的问题上,她的态度比奥巴马更为强硬。另外她还可能是2016年竞选总统的民主党候选人。她再三表示奥巴马的对外政策过于软弱,并且若竞选成功,她将会在国际安全事务中表现的更为强硬。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
“中国的医疗服务及公众态度”讲座公布了中国民众对医疗机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满意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探讨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受信任情况,及其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
黄志凌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和金融理论研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正在加快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融合,催生出很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中国经济的新动力在加快孕育。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中国国情,著有《人间正道》等
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论坛在京举行,观察者网应邀参加。在论坛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发表演讲,从重塑中国和世界经济地理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中一张张图片和数据表格震撼了现场听众。
周雪光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上海大学上海高校E-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有庞大精细的官僚运作机制,也伴随着周期性的组织失败和运行困境。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全能国家结构,既有卡理斯玛常规化的内核,亦有运动式治理的持续冲动。
吴忠民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社会公正、社会矛盾、现代化,著有《社会公正论》等
社会矛盾之所以日益凸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体人民亦即社会各个群体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尚未真正形成,整个社会普遍接受的社会共识没有达成,致使社会内部出现一些离心的因素。
唐未兵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著有《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等
彭涛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金永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日本积极和平主义政策实施不仅需要稳定的环境,而且需要经济的有力支撑。但安倍经济学的效果欠佳,严重制约了实施积极和平主义政策的经济基础。
黄刚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中国发展面临着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的困难和问题,“无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应以包容性发展为基本理念和原则,在必要而适度的经济增长中持续改善民生并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权益,重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并坚持多元利益共容和改革成果共享。
孙丕恕
浪潮集团董事长
不论“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还是“两化深度融合”,它们都将成为发展中国特色“数据经济”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力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构建传统产业增长点,打造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升级路径。
郭宏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专业教师
张华荣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国别经济比较研究、文化经济学、中外管理思想比较
党的十八大在继承十七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想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下作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凸显。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