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王道勇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副主任、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
可以说,未来我国改革最核心的议题就是,消除利益固化异常演化的基础,使改革能够在社会合作的氛围下推进,从而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为此,必须把握“利益固化”这一社会现象的内涵、作用机制和演化规律,从而为阻止甚至消除利益固化的改革行动奠定基础。
苏梦夏
Larisa Smirnova
厦门大学外籍教师、莫斯科大学政治学博士、法国国家行政学院ENA、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双硕士,研究领域:中俄关系、俄罗斯社会、中俄语言文化比较
中俄走近实际上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包括西方国家,因为两国有助于维持脆弱的世界和平。即使我们假设,西方决策者的主要目标是遏制俄罗斯的单边好战倾向(无论这是客观存在还是仅为一种主观感受),使其返回妥协政治的轨道,中国作为一个奉行谨慎外交政策的国家,以及一个潜在的调停中介国,其影响力也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达成。
苏庆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态势席卷全球,各类大小自由贸易协定(FTA)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谈判。对于特定的经济体而言,不可能加入所有FTA的谈判,只能选择性地加入某些FTA。那么,如何抉择呢?
陈能场
广东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近些年,中国政府也愈加重视土壤问题。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强调了“落实企业保护土壤环境的主体责任”。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要让供给和需求相匹配,在结构调整中提升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改善人民的福利。笔者认为,当前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空间不匹配”问题,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强供求的“空间匹配”。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支出一侧当然还有不小的结构优化空间。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就应该坚决不做。特别是与政府越位有关的事,扭曲市场,妨碍社会活力的释放,财政支出应该果断斩断情丝。
李志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面对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国更需要主动出击,积极运筹帷幄,以积极姿态与周边国家携手开展气候合作,联合制定相应的战略性策略,继续加强对周边国家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与援助力度,在气候变化应对机制和水资源合作管理机制的制定中把握主动权,发挥领导力,做地区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
刘奇
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著有《三农问策--走出制度困局》、《和谐社会与三农中国》等
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使许多行业不断生成新的业态。农业产业的业界革命也在悄然发生,重构新业态已成趋势。而新业态的重构,关键在于打造“五环产业链”,在价值链的作用下形成农业利益共同体。
王直节
致公党天津市河西区委会党员、天津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主任科员、德国施拜尔公共行政大学(施拜尔行政管理研究所
许正中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方债是地方财政的重要补充,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是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地方发展和地方治理的薄弱环节与潜在危险。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2013年底政府负债20482.76亿欧元,其中州政府占30.32%,地方政府占6.89%,其地方债问题及其治理值得关注。
钟震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当前,关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新趋势的讨论不绝于耳,各方观点云集。在这样的舆论形势下,理性客观地看待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新趋势关乎我国金融稳定的大局,至关重要。
黄汉权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
盛朝迅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加快构建优化调整产业政策、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升级发展、提升质量品牌等五大支柱,重点解决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动力、平台载体、路径和导向机制等问题,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新常态下,以知识部门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供给,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增长阶段的关键动力。知识部门自身不仅具有内生性,而且以其外溢性促进传统产业部门的发展,以此打通消费和生产一体化,有利于结构转型和经济升级。
甄炳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世界经济、美国经济、中美经济关系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美国实力地位逐渐相对衰落,但由于美国仍保有维持其一超地位的优势和实力来源,它的衰落将是个漫长、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尽管中国目前仍未成为完全的全球性大国,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和持续发展,未来成为全球性大国将水到渠成,但全面赶超美国将任重道远。
周兆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在乡村人口与生源的向城流动仍将持续的时代背景下,可行方略便是制定有针对性且可操作的政策以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推动乡村教师走进乡村社区,带动乡民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以营造良好的乡村教育文化氛围,构建“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互补与教化体系,以期实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宋鲁郑
旅法学者、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16年台湾“大选”之所以令全球格外关注,不仅仅是有可能第三度政党轮替从而引发“东海、台海、南海”共振效应,更重要的是,在选前七十天大陆果断出手,与国民党联手上演了两岸分治六十六年来第一次最高领导人的会面。由于这场会面蕴含的高度政治性和法理性,标志着两岸统一已实质性地提上了日程。
高建旺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互联网时代,国与国比拼的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生产,精神层面的较量正日趋激烈。有效提高文化软实力,应当回望历史,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从中华民族灿烂、悠久而又丰厚的文化家底中寻找源泉。激活传统文化,既要有方法上的廓清迷雾,又要有阐释中的时代新诠,还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