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梅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英帝国史和南亚问题研究,著有《困境与反应:英国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阿巴边界"黑洞",是指阿巴国际边界杜兰德线存在理论与现实间的严重错位,以至于阿巴边界产生巨大安全漏洞,无法填补,且是庇护反政府势力的天堂,犹如黑洞。它根源于英国殖民者建立的英属印度西北"科学边界",成形于巴基斯坦基于杜兰德线建国,影响深远。阿巴边界矛盾爆发,阿巴政府分别择时利用"黑洞"对反政府势力的庇护功能,培植对方敌对势力,与此相应,它不但使得"普什图问题"和"俾路支问题"成为巴方痼疾,而且导致苏美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以及塔利班等极端势力的兴起。当前,"黑洞"正向中巴经济走廊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西线"与"东线"之争上。
成汉平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进入2016年,日本突然提升了对东盟国家尤其是南海声索国的援助力度,其中既有经援也有军援,而向菲律宾租借二手教练机的做法则完全打破了惯例。日本此举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下一步又将如何?
刘向阳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
巴基斯坦俾路支问题是影响巴基斯坦安全和稳定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俾路支省频繁爆发恐怖袭击与教派冲突事件。暴力袭击事件对俾路支省的经济发展以及巴基斯坦的国内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俾路支问题再度凸显。俾路支社会经济发展落后,部落势力强大以及资源开发引发矛盾是导致该省局势恶化的重要内部因素,而阿富汗局势的变化与外力的卷入是影响俾路支问题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成汉平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美国军方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开始迅速升级,甚至派出了“斯坦尼斯号”航母群来到南海。英国《每日邮报》认为,派出航母群,是美国最大胆的举动。美国军方到底想干什么?这其中又折射了哪些重要的信号?未来又将如何?
陶短房
《纵横周刊》非洲问题研究员,研究领域:非洲政治、经济、文化
而所有这一切都绕不开中国:中国不仅是赞比亚铜矿的最大投资者,也是赞比亚基础设施的最大支持资助者(铜矿开采需要“三通一平”,而赞比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充足的电力和四通八达的交通),更是赞比亚铜矿石的最大客户。
宋鲁郑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旅法学者
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中韩关系(牵制日本和打破美国在东亚的包围圈)以及阻止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在制裁朝鲜问题上,中国做了让步。然而,就在此时,俄罗斯又出手了,利用规则连续阻挠美国主导的制裁法案在联合国投票。外界很难猜测中俄是否有默契和事先沟通,但俄罗斯此举确实给了中国一臂之力,再度形成了中俄联手制衡美国的局面。
陈生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社会党国际对外政策、俄罗斯政治及对外关系、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政治问题、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日本观等
国家形象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现状,形象仅仅反映的是现状。一个国家不论是想塑造还是改变形象,媒体的作用有限。改善一国形象的主要途径,还在于国家自强。
原泉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关系副博士
因此,欧盟关于将乌克兰拒之门外的决定,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俄罗斯的压力,在将来也能起到缓和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也不能解决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困境。
施展
苏俄海军研究者、《舰船知识》与《现代舰船》杂志专栏作家
我们可以看到,“库兹涅佐夫”号并非像一些媒体过去宣称的那样“一直趴在港口内”,确实有长航记录,时间最长的也达5个月之久。同时也能看出,由于事故、自然老化和维护不力等原因,能够随航母出航训练与作战执勤的舰载机数量呈快速下滑状况。那么,在这些战斗执勤的间隙,“库兹涅佐夫”号都在干些什么呢?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研究领域: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著有《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等
中美之间在接下来几年会有一些冷对抗,美国会不断秀肌肉,挑动东盟国家与中国对抗,但是只要我们这边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我们的军事存在,最后出现的力量对比对中国是有利的。挑战会一直在那儿,还有可能尖锐化,战术上未来五年我们要好好应对,战略上我们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