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毕世鸿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田庆立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对缅甸推行“价值观外交”的过程中,安倍政府坚持建设性干预、重视对话、全方位合作、顾及美国和渐进主义等五项原则。在民盟政府上台之后,安倍政府试图以三大支柱为中心加强对缅援助,帮助缅甸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经济特区,推动日本企业扩大对缅投资
李晨阳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只是强调外资要适应缅甸,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却并不主动了解和适应国际社会,这会使缅甸失去很多发展机会。
宋磊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国的崛起无疑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之一。对于中国各界来说,如何解释这种崛起的内在逻辑自然是一个严肃的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代表团考察团
考察团团长:张大卫;考察团成员:陈文玲、王军、徐占忱、张焕波、刘向东;执笔人:徐占忱
加快打通智库人才“旋转门”。智库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又要有对国情的充分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尽快建立相应机制,推动智库人员到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任职。进一步畅通渠道,吸纳社会优秀人才。
尚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兴奋剂事件进一步撕开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裂痕,令双方对抗持续加剧。针对西方“信息战”、“舆论战”愈演愈烈之势,俄罗斯也发起了反击。
葛红亮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南海不可能是军事就能解决的问题,中国也很难找到军事解决的一个契机和方式,所以说未来南海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通过外交的方式,通过双方坐下来谈实现。而这种谈判是不是像中国讲的“太极拳式”的?目前很难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解决不可能会把菲律宾或越南占有的岛屿上的士兵赶走,也不可能对我们在南沙占有的岛屿或九段线进行废除,所以说国际仲裁或国际法很难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葛红亮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
南海“断续线”对外传播成效不佳是中国在国际舆论,特别是国际海洋秩序话语体系中处于话语弱势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南海主张在国际法理上存在脆弱性。
朱荣生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
尽管东京财团成立的时间和其他智库相比相 对较短,但是东京财团已经有相对成熟稳定的对 外交流合作机制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孙德刚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阿拉伯革命”爆发以来,从利比亚到埃及,从也门到叙利亚,从伊拉克到土耳其,原有的威权统治受到削弱,“一元化”权力结构被打破,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主义甚至是恐怖主义力量等“多元”权力结构正在形成。
徐以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非政府组织作为当前国际关系的“第三者”和“新组合”,代表着现行国际关系的“权势转移”。非政府组织并不具备军事力量等国际政治的“硬通货”,但它们可通过诉诸经济制裁及“人道主义干预”等手段来实现其超越国家主权的“保护责任”,不仅为因隐藏帝国主义议程的伊拉克和科索沃战争而饱受质疑的此种“人权至上论”提供了慈善面纱,而且把“公民抗命”原则运用到国际层面而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颠覆者。
徐以骅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中国在宗教信仰领域更加有所作为的关键,即在于正视一个逐渐浮现的、与“文化中国”和“中华经济圈”并存的“信仰中国”。它包含了三个紧密相连的“信仰板块”: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各种东西方宗教的海外华人信众群体;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外国信众群体。中国国家力量对“信仰中国”的积极叙述、塑造与展示,不仅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也将对中国国家主权和利益的维护与拓展产生积极意义。
徐以骅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地缘政治、经济和宗教因素的盘根错节和高度互动,是21世纪地缘学的主要特点。争取道德制高点、话语权、说服力和民众思想是地缘宗教的核心。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全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全方位展开,宗教应在对外战略与地缘战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徐以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着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化过程的展开,宗教问题对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宗教领域的公共外交因此也日益成为中国传递自身宗教真实信息,促进与国外民众沟通和对话,塑造国家宗教形象,增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
赵劲松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研究”首席专家,研究领域:国际法
国际仲裁庭即将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且可能对我国做出不利的裁决,将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我方在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应对的同时,还需加紧舆论应对。在打好外交战的同时还要打赢舆论战,营造正面的国际影响;与此同时,国内舆论导向、舆情控制也十分必要。
张鹏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
东南亚华人基督教社团架设了信仰对话和思想交流的跨国桥梁,夯实了海外华人社会各界建立友谊和增进理解的民意基础,顺应了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由经济向文化拓展、由官方向民间深入的演进趋势,在弥补双方公共外交“宗亲信仰缺失”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徐以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大国在其崛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顺国内宗教关系或形成良性互动的政教格局,而且需要具有驾驭世界性宗教事务和妥善处理涉及宗教的国际性治理问题的能力。宗教对话能力就是此种能力的集中体现。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