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吕忠梅
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我们欢呼,这部“长出了牙齿”的法律会带来蓝天白云。2015年还剩下46天时,我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出的是“今天十面霾伏”,抬头望去,窗外一片模糊。
常纪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2015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件,对未来5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部署,也共同面对了雾霾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这一年是中国环境治理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吴根平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行政学专业副教授、副主任
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王东京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博导《中国经济观察》主编
关于总供求均衡,经济学有个著名的恒等式:储蓄等于投资。此等式最初由凯恩斯提出,之后便在学界流行,到今天已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众所周知,上世纪三十年代前,经济学并不分宏观微观,是凯恩斯另起炉灶,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才搞起来宏观经济学。
曹立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刘志彪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发展,著有《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布的房地产去库存六条政策,基本上属于中长期型,短期内去库存还需要更微观和细致的政策配合。
汪红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组
汪川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组
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仍需要宏观政策在需求侧继续给予适度支持,着力防止供给侧改革对短期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
凡勇昆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讲师、博士
邬志辉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具理性指向效率因素,选择有效的手段来完成预定的目标就是合理性的;价值理性指向质量因素,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种“绝对价值”。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语境下,缺乏公平的农村教育是逆现代化教育,公平是影响农村教育改革以及农村社会进步的稳定器。
伍振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土地政策、农产品贸易、农业对外投资、农村金融等方面研究
中国农业出现了农业增产、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现象,进口农产品被大量消费,自己增产的产量却存进了仓库,这正说明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供给侧出了问题。
潘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分层、族群认同、西南少数民族研究
与中华民国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解决民族问题之大道,那就是:承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这个国家。在民族国家时代,没有对历史上大汉族主义的检讨,没有对境内少数民族的政治承认,要维系国家疆域的完整和统一将是很困难的。
陈先哲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政府依然停留在“公益行动1.0版”的思维中,并未将乡村教师当作是教师职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仅仅是出于对他们处境的同情,进行一些帮扶性的政策补助,并未在保障乡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荣誉感的基础上,做出“资教”性质的制度设计。
文辉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展规划部主任
取消城乡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是一种进步,值得肯定。但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户口只是表,背后的福利体系才是里,表里合一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著有《未竟的变革》等
如果没有城市体制的改革,资本和权力主导的城市化,很快就会演变成为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掠夺农民土地的运动。在行政面,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城市体制改革,在地方官员的权力冲动主导下的城市化,也很快会导致城市的再一次官僚化,城市变成官僚的城市,而不是市民的城市。
李永忠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长期潜心于党建、制度反腐
30多年只经改不政改,只权力反腐,而不制度反腐的中国,进入改革无动力时代。作为战略动力的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才能将深藏于民众之中的改革伟力,激活并激发出来。以便化解当前改革既缺共识,又缺共利的困境。
李剑阁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要用发展任务倒逼改革;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不改革,更大的危险在于改革往后退,应该旗帜鲜明地对否定市场化方向改革的言论予以抵制;要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李未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近年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主要任务。而啃下这块硬骨头,既需要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又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根本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和充分的共享。这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互联网+”的出现恰恰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