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日期 | 作者 |
特朗普的“退出外交”并非孤立主义表现 | 2017年11月23日 | 肖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非敌非友:俄罗斯与沙特的“非常伙伴”关系 | 2017年11月23日 | 吴大辉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著有《防范与合作——苏联解体后的俄美核安全关系》等 阿扎马特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 |
特朗普执政对中国重塑东北亚地缘格局是历史机遇 | 2017年11月23日 |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著有《未竟的变革》等 |
美国的领导力及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未来 | 2017年11月22日 | 约瑟夫·奈 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而闻名。 |
十九大开启新时代,中国需筹谋“强国外交” | 2017年11月22日 | 赵明昊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新改革开放” | 2017年11月22日 |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室主任 |
战略博弈中如何体面地妥协和让步? | 2017年11月22日 | 尹继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领域: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安全 |
中美合作的新机遇 | 2017年11月22日 |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金融、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问题。 |
应对全球治理危机与变革的中国方略 | 2017年11月21日 | 门洪华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
英美关系的变迁与英国的世界地位 | 2017年11月21日 | 岳小颖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袁胜育 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教授 |
美国对南海有关争议的政策:1995-2017 | 2017年11月17日 | 傅泰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的周边安全政策 |
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中国式思维” | 2017年11月16日 | 李晨阳 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缅甸研究院研究员 |
印度将充当美国新亚洲政策的“支柱” | 2017年11月16日 | 林民旺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著有《选择战争:基本规避损失的战争决策理论》等 |
亚太、东亚合作向何处去 | 2017年11月16日 |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著有《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等 |
伊核协议:正在走向慢性死亡? | 2017年11月16日 | 秦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一带一路”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2017年11月16日 | 赵红军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系教授、副院长 |
“一带一路”与中国对东南亚外交 | 2017年11月16日 |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中国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海洋政策、能源政治等 |
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 2017年11月16日 |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著有《未竟的变革》等 |
中美日的地区影响力竞争 | 2017年11月16日 | 归泳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东亚民族主义、比较政治 |
朝核问题走向“临界点” | 2017年11月15日 | 朱锋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
东亚地区多极化时代背景下东盟的未来选择 | 2017年11月15日 | 曹云华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东南亚经济、政治、区域国际关系及华侨华人问题。著作有《东南亚的区域合作》等 |
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背后的逻辑 | 2017年11月14日 | 韩一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美国借“声波攻击”向古巴发难:美古关系何去何从 | 2017年11月14日 | 张芯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博士研究生 |
北约“黑海新军”恐难踏浪平波 | 2017年11月14日 | 陈旸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
军事合作上,菲律宾仍将向美日倾斜 | 2017年11月14日 | 刘琳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亚非室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东南亚军事、南海问题等 |
俄罗斯的境外高风险投资 | 2017年11月13日 | 丁学良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研究领域: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和全球化,著有《中国模式:赞成与反对》等 |
中美关系:老牌大国和崛起中大国的博弈 | 2017年11月13日 |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 德国犹太人后裔,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
美国中东政策大转型,中国该如何应对? | 2017年11月10日 | 刘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朱家祺 |
步入新时代的中美关系与特朗普的“印太战略” | 2017年11月10日 | 赵可金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全球化时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全球化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其制度成长,著有《全球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等 |
沙特或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 2017年11月09日 | 刘中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领域:中东政治、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海洋问题研究,著有《国际海洋制度导论》等 |
安倍政府的中亚ODA政策研究 | 2017年11月09日 | 王生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朝鲜半岛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韩国政治外交、中韩关系、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著有《关东文化》等 赵师苇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2017年11月09日 | 李强 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副主任 |
默认朝鲜为核武器国家,选项是否存在 | 2017年11月08日 | 李彬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中国新闻社会史(1815-2005 等 |
莫迪的“佛教外交”:风生水起但挑战不小 | 2017年11月08日 | 楼春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海洋战略、南海问题、印度洋问题、印度外交与安全等 |
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与中美关系 | 2017年11月08日 |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
朝鲜为何会变成被宠坏的“孩子” | 2017年11月08日 |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著有《未竟的变革》等 |
欧洲局势正由原先的“聚变”转向“裂变” | 2017年11月07日 |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盟研究所主任,研究领域:国际关系、欧洲问题和中国外交研究 |
东北亚是今天世界大国最激烈碰撞的地区 | 2017年11月07日 | 朱锋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东亚安全、国际安全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中国国防与现代化,著有《人权与国际关系》等 |
周边环境与风险评估 | 2017年11月06日 | 阎学通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著有《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等 漆海霞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 |
钓鱼岛与中日关系 | 2017年11月06日 | 林晓光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著有《面向21世纪的中美日战略关系》等 |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2017年11月06日 | 孙壮志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领域: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与上海合作组织 |
寻找中美经济合作新动力 | 2017年11月06日 | 何帆 北大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 朱鹤 北大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
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协同策略研究 | 2017年11月03日 | 梅冠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高级经济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 |
中美在服务和投资领域的主要诉求及其应对 | 2017年11月03日 | 郝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 |
创伤:新移民撼动了传统欧洲国家的“核心” | 2017年11月02日 | 潘卡·米什拉 印度作家、学者 编译:桑暘 |
世界秩序刍议 | 2017年10月31日 | 秦亚青 外交学院院长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等。 |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阿富汗新战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 2017年10月30日 | 赵华胜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外交和安全、中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关系。 |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路径研究 | 2017年10月28日 | 肖晞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研究领域:东北亚区域政治、全球治理、当代中国政治。 |
绿色金融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 | 2017年10月26日 | 王会芝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 |
英美孤立主义“每况愈下” | 2017年10月26日 | 王传兴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关系理论、美国政治、美国外交、中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