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日期 | 作者 |
英欧强弱易位形势尴尬 | 2017年07月07日 |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国际关系、欧洲问题和中国外交研究。 |
特朗普政府的海上安全政策评析 | 2017年07月07日 | 蔡鹏鸿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主要研究东亚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特别是东亚地区合作机制、海上安全和合作问题。 |
道达尔重返伊朗意味深长 | 2017年07月07日 | 华黎明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 |
日本的修宪“切香肠”术——“消费”朝核谋战略制衡,步步突破 | 2017年07月07日 | 蔡亮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
中德携手构筑全球治理责任共同体 | 2017年07月06日 | 郑春荣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国际政治学研究入门的必备知识与重要参考系 | 2017年07月06日 | 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专长是国际政治专业 |
中等强国崛起与中国外交的新着力点 | 2017年07月06日 |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
异床同梦:特朗普时代的中美竞争关系 | 2017年07月05日 | 何汉理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公共政策学教授、克林顿时期特别国家安全顾问 采访:黄思为 清华大学学者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
害了章莹颖的还有谁? | 2017年07月05日 | 郭松民 独立新闻评论员、独立学者、独立影评人,法学硕士、空军中校、原空军航空兵部队飞行员,先后毕业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空军政治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中心特约研究员。 |
饮食、季节与阶级:欧亚大陆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 2017年07月05日 | 刘歆益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 |
卡塔尔能否走出断交危机的围城? | 2017年07月04日 | 张敬伟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
难民,未来德国的持续性“阵痛”? | 2017年07月04日 | 黄日涵 华侨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凤凰国际智库海外利益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 一带一路,网络政治,国家安全,海外利益。 |
欧美关系疏远对欧州地缘政治的影响 | 2017年07月04日 | 沈孝泉 新华社高级编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新华社巴黎总分社社长、国际部编委 |
德黑兰恐袭: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 2017年07月03日 | 秦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在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推进包容性增长 | 2017年07月03日 | 周晓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 |
美俄在叙利亚“危险接近”,特朗普的模糊战略还能撑多久 | 2017年07月03日 | 李昊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中心副教授 |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型发展合作 | 2017年07月03日 |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山东大学韩国学院教授,第十、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专长于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问题。 |
互联网国际治理的中国自信与自觉 | 2017年07月03日 |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出版专著:《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
中日关系新突破还是新常态 | 2017年07月03日 |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早稻田大学博士研究生 |
当美国第一高手遇到中国扫地僧 | 2017年06月30日 |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
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与《香港基本法》的制定 | 2017年06月30日 | 郝铁川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美国全球话语霸权是如何形成的 | 2017年06月29日 | 王阳 天津城建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
国际体系失衡背景下美国的“大战略”论争 | 2017年06月29日 | 张学昆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
雷切尔·布朗:“一带一路”倡议的数字化 | 2017年06月29日 | 雷切尔·布朗 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亚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
毛克疾:缺席一带一路峰会,又要加入上合,印度打的什么算盘 | 2017年06月29日 | 毛克疾 风云学会会员,南亚观察者 |
彼得·哈彻:中国正在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吗? | 2017年06月29日 | 彼得·哈彻 《悉尼先驱晨报》国际政治版主编 |
王文:中美“一带一路”合作,或可从中国帮纽约修路开始 | 2017年06月29日 |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新华社特约分析师等,并在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
范勇鹏:西方文化是一个整体吗——美欧关系背后的三种逻辑之文化逻辑 | 2017年06月29日 | 范勇鹏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历史学学士、硕士,国际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美国研究所。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社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富布赖特学者。 |
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经济形势与政策 | 2017年06月29日 | 殷红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崔铮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
宋鲁郑:在欧洲生活的我,亲眼目睹了难民带来的灾难 | 2017年06月29日 | 宋鲁郑 旅法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
范勇鹏:蒙内铁路带肯尼亚“走出非洲”,但它还缺这些东西 | 2017年06月29日 | 范勇鹏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历史学学士、硕士,国际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美国研究所。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社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富布赖特学者。 |
赫尔·布兰德斯:美国人大概忘了当前国际秩序是为何而建的 ——历史终结之日便是悲剧诞生之时 | 2017年06月29日 | 赫尔·布兰德斯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查尔斯·埃德尔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政策教授 |
“萨德”背后的美国离间计 | 2017年06月28日 | 鲍盛刚 原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现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在加拿大海外集团工作,研究领域: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 |
龙永图:全球化如何赢得中国人的好感 | 2017年06月28日 | 龙永图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研究领域:教育、咨询培训、政府 |
秦晖:欧洲穆斯林政策的两大弊病 ——“文化”与“制度”优劣的错乱 | 2017年06月28日 |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明清农民战争、明清经济、古代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著有《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等 |
以健康心态看待国际难民问题 | 2017年06月28日 | 刘波 FT中文网公共政策主编 |
中国“一带一路”应避免成为豪赌 | 2017年06月28日 | 李江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李帅宇 凤凰国际智库国际政策分析师 |
王一鸣:“一带一路”重塑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 | 2017年06月27日 | 王一鸣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
李东燕:中国参与区域组织安全合作:基本模式与前景 | 2017年06月27日 | 李东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 |
中国的身份认同与南海国家利益的认知 | 2017年06月27日 | 聂文娟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
解决马其顿国名争议尚需时日 | 2017年06月27日 | 孔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中东欧研究,著有《东欧经济改革之路—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等 |
自由国际秩序最大威胁来自内部 | 2017年06月26日 | 安德鲁·米切塔 乔治·马歇尔欧洲安全研究中心国际和安全研究学院院长 |
中国与阿富汗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2017年06月26日 | 何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
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 关系海上丝路 共享蓝色空间(政策解读) | 2017年06月26日 | 王宏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海警局政委。 |
德国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战略 | 2017年06月26日 | 吴志成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欧洲让·莫内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当代国际关系、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欧洲一体化与欧洲治理、比较政治 王亚琪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
瓦哈比主义与沙特王权 | 2017年06月23日 | 倪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间外交-基于缅甸田野调查的反思 | 2017年06月22日 | 张玲 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张万洪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领域:西方法学理论、宪法权利与人权 |
两种战略思维须学会相互包容 | 2017年06月22日 |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著有《冷战后的美国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等 李昌衡 韩国国防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
研究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性” | 2017年06月22日 | 卢凌宇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国际问题研究方法论等 |
特朗普“新政”尚未逆转美古关系 | 2017年06月21日 | 孙成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