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等国的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一些看空者不断提示市场风险,认为“熊来了”。但投资者需要注意,不要忽视连续多年全球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所引致的巨量流动性,以及央行在稳定市场方面的小心翼翼。在全球低利率之下,现在谈资产泡沫破灭可能还为时过早。
在市场看来,6月份整体流动性压力比较大,不过央行将进行预期管理,缓和市场对流动性过于紧张的担忧,因此,6月流动性不会过于紧张。实际上,尚未进入6月央行便进行预期管理。央行多位官员对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进行过明确表述,最新表态仍然维持货币政策的基调为“稳健中性”,这可以理解为“既不紧也不松”。
从中央到地方,大部分官员都信奉城镇化率高低与经济发展成正比,都希望迅速提升本地的城镇化率,向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靠拢。不过,中国并没有为城镇化率提升做足准备,盲目追求更高的城镇化率可能带来风险,如社会冲突会加剧、产业形态改变、生活成本急涨、城乡有机关系可能被切断等。
有市场机构发现,中国A股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与出口量相互背离,类似情况也出现在2014年。这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由出口促进型转为出口替代型,这其中可能由于本土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驱使企业“走出去”,也可能由于企业为规避贸易壁垒进而在境外设置分支机构,从事跨境生产与销售。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近期将强力推出。此事有三大背景:首先是政治背景,十九大今年深秋或初冬召开,各方面要为大会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其次是社会背景,低入阶层抱怨社会流动固化,中等收入阶层面对楼价、教育和医疗等出现焦虑,富豪阶层有“原罪”恐惧症。最后是经济背景,中国经济虽已趋稳,但下行压力仍存。
中东多国与卡塔尔断交事件的影响不断扩散。多个海湾国宣布对卡塔尔航空封闭空域,所属国家的航空公司亦会停飞卡塔尔,这大大减弱了卡塔尔作为转机中心的吸引力。此事也可能对波音和空客造成长期影响。断交事件也殃及中国旅客。据统计,6月份有40多个埃及旅游团、数百名游客受到影响,面临航班取消。
沙特阿拉伯国营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计划最快于明年第二季在沙特阿拉伯当地上市外,也正研究同时于海外上市,将会于未来数周决定最终上市地。据律师指出,沙特阿美如果在美国上市将要面对三大较高法律风险,沙特有意不在美国上市。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中国政府挺力相助,香港争取沙特阿美的机会大增。
为了方便跨省就业职工就近、高效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转接业务,同时为了确保职工在异地转接过程中的信息准确和资金安全,住建部组织开发了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预计在6月底前上线。可以预期,这一平台的上线将减少更多的约束条件,将会惠及更多有异地贷款需求的缴存职工。
中国企业是2016年全球跨境并购的主导力量,跨境并购交易额达221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占当年全球企业并购额大约6.14%。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本过剩大潮,推动了中国企业海外资产并购。在目前国内金融监管的环境下,中资企业过去激进的高杠杆海外资产并购,将会受到抑制,今年新增的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可能会显著缩小。
日前,财新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录得49.6,为11个月以来首次位于50下方,显示制造业增长已显露疲态。6月5日,财新公布5月份中国服务业PMI数值升至52.8,较4月上升了1.3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首次上涨。有分析认为,服务业好转为5月经济提供了支撑,但制造业的快速下滑令人担忧,当前分化局面是否会加剧还需进一步观察。
近日,“高负债中产”成为国内的网络热词,这一概念泛指那些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个人或家庭,他们虽然拥有房子等昂贵的资产,却因为按揭贷款等压力,导致手头并不宽裕。据估计,中国这类“高负债中产”群体到2020年有望达到3、4亿人。在我们看来,“高负债中产”人群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感。
当前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企业去杠杆。债转股就是有效手段之一。市场化的债转股,涉及金融分工体系内的合作。如果相关市场基础设施缺位,政策推动的所谓“市场化”债转股只能在市场上造成更多的扭曲,进而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政策层未来需要通过细致的法制化、市场化建设弥补相关空白以实现企业去杠杆的目的。
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出现波动,市场对金融监管尺度和力度的呼声增多,对当前的政策提出质疑。金融监管最终是以促进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对于受到质疑的监管措施,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政策和行动告诉市场,金融监管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它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在监管的同时,更要注意建设性,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体系性建设。
汇丰称,中国的债务集中在国企,国企债务占据了企业总债务的70%。这既反映了资本密集型的基建投资更多也反映了效率低下和债务依赖的问题。而私营部门只占了企业总债务的不够30%,它们的杠杆已经下降。汇丰还提出,国企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它们占据了国内总产出的不到30%,而占据了国内总产出的70%的私营部门,是真正的增长引擎。
全国社保基金官员称,该基金将采取渐进、低调方式投资“一带一路”。有专家称,社保基金将投资“一带一路”并期望追逐高收益。不过,社保基金是养命钱,强调安全而不是高收益。对于全国社保基金来说,投资应极为谨慎,以建立在安全性、流动性基础上的保值增值为目的,而不能在政治要求下,贸然进入“一带一路”领域。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中财办经济二局副局长祝丹涛的文章称,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成为金融风险的总源头。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需要推进基础性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整体来看,中财办官员强调了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这对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