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日期 | 作者 |
区域雾霾污染防治需要革命性措施 | 2016年01月14日 | 常纪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山水林田湖 | 2016年01月08日 | 赵建军 中央党校哲学部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海 中央党校哲学部 |
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瓶颈亟待突破 | 2016年01月08日 | 常纪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雾霾之下,国家不能迷失方向 | 2015年12月30日 | 常纪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15年12月25日 | 高吉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区域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 |
气候变化与雾霾的国际政治学 | 2015年12月18日 | 陈晓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 中国如何成为全球气候治理领导者 | 2015年12月15日 | 王韬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能源与气候项目常驻学者 杨驿昉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徐博雅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
巴黎气候大会怎样才算成功? | 2015年12月14日 | 刘元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
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 2015年12月14日 | 安邦咨询 |
模糊不清的政府环境责任主体 | 2015年12月11日 | 夏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
中国为什么不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 2015年12月09日 | 王军 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的水土问题与农业转型 | 2015年12月03日 | 张玉林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区域治理视角下的东北亚气候变化治理及中国的作用 | 2015年11月30日 | 石晨霞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生活方式转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2015年11月26日 | 范叶超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社会学研究所 |
没有“污染者付费”的环境保护税法走不远 | 2015年11月25日 | 马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专家,研究方向: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
巴黎协议的挑战 | 2015年11月25日 | 张晓华 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顾问 |
中国气候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未来方向 | 2015年11月24日 | 宋然平 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与能源项目团队主管 齐晔 北京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
治理城市空气污染要因地制宜 | 2015年11月20日 | 刘璐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
环保垂直管理将有效打破地方保护 | 2015年11月17日 | 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人本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和中国走势等,著有《中国改革新思维》等 |
美国环境史研究呈现三大趋势 | 2015年11月16日 | 高国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
向存量土地“要”地 | 2015年11月10日 | 张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处级秘书、副研究员 |
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必须高扬的核心价值 | 2015年11月10日 | 刘宇赤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 |
“绿色发展”是中国特色可持续文明之路的新探索 | 2015年11月05日 |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副主任、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管理,著有《现代公共政策概论》等 |
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新机遇 | 2015年11月04日 | 常纪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 |
环境史视域中的生态边疆研究 | 2015年11月03日 | 周琼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环境史、灾荒史、西南地方民族史地、地方文献整理校勘等,著有《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等 |
生态治理现代化越显重要和紧迫 | 2015年11月02日 | 俞可平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政治学讲席教授,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研究领域: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等,著有《民主是个好东西》等 |
“十三五”规划应重视近海治理问题 | 2015年10月29日 | 林拓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城市制度与管理、文化发展与文化经济、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等 |
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 | 2015年10月28日 | 赵瑞华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厉雅娇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环境治理体系 | 2015年10月28日 | 左雯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 |
积极应对TPP带来的环保挑战 | 2015年10月23日 | 朱源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研究人员 |
构筑土壤污染防线 加快防治体系建设 | 2015年10月23日 | 陶建格 中原工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在站博士后 |
让生态文明融入人们的生活 | 2015年10月20日 | 丁元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领域:社会发展政策、公共政策,发展战略 |
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布局 | 2015年10月20日 | 何传启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国家科技、现代化研究,代表作《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等 |
治霾:誓言有声,数据无情 | 2015年10月20日 | 陶光远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 |
农业面源污染:理念澄清、治理进展及防治方向 | 2015年10月15日 | 金书秦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魏珣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
肯定美学的悖论与生态文明 | 2015年10月14日 | 周泽东 湖南师范大学 |
面对进化中的“社会—生态系统” | 2015年10月13日 | 付立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
勤劳未必致富 癌症病人越来越多 | 2015年10月13日 |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 |
生态涵养区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15年10月13日 | 刘治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委员、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研究,著有《城市区域经济运行分析》等 |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超越治霾 | 2015年10月12日 | 于文轩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研究开发部部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
“互联网+”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 2015年10月10日 | 刘晨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
生态文明建设应追求法治红利 | 2015年10月09日 | 郭明晶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
人口学视野下PM2.5健康效应研究 | 2015年09月30日 | 陈卫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聂真真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资本主义的全球联合干预可以治愈生态危机吗? | 2015年09月29日 | 沈尤佳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翟敏园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两种生态批评理论的同中之异 | 2015年09月22日 | 叶华 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
蒋高明:青山绿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 2015年09月18日 |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 |
PPP:政府和企业如何谈成一场好姻缘? | 2015年09月15日 | 蓝虹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环境经济学副教授 |
我国污染减排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有效性 | 2015年09月14日 | 苗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我国最缺生态资本和生态财富 | 2015年09月10日 |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2015年09月07日 | 王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