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9·11”: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第一智库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招聘信息  第一智库微博  安邦咨询  ANBOUND 高格全球文化项目论坛
首页 > 国际恐怖主义袭击 >  “法国9·11”: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法国9·11”: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华夏时报》2015年11月19日

马晓霖

博联社创始人、总裁

字体:
点击评论(Comments)  |  
分享到: 0

11月13日,法国首都巴黎连续发生六起暴力恐怖袭击,导致130多人死难,300多人受伤,形成震动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怖冲击波。脱身于袭击现场的法国总统奥朗德称此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和“战争行为”,宣布法国全境进入紧急状态,并誓言与恐怖势力做殊死斗争。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这一暴行,对法国给予一致同情和声援。这个“黑色星期五”是继1月《沙尔利周刊》血案后更加惨烈的血腥之日,甚至被称为“法国911”。这个事件将产生何种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尚难完整评估,但它无疑将把地区形势和法国相关政策推向新的十字路口。

“伊斯兰国”武装宣布对巴黎袭击负责。袭击者训练有素,目标选择精准,杀戮手段残忍和作案工具专业等特征表明,这是一起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典型恐怖袭击,标志着“伊斯兰国”武装已在欧洲大开杀戒。如果说,《沙尔利周刊》血案是“基地”组织试图扩大影响力,与“伊斯兰国”武装争夺兵员和话语权而为,这次行动则是“伊斯兰国”武装继在西奈半岛炸毁俄罗斯客机后,对开辟叙利亚新战场的法国所实施的直接报复。

在叙利亚战场角逐加剧、政治解决危机渐成共识、欧洲围绕难民危机而争执不下和经济普遍低迷的关键当口,巴黎大规模袭击将对中东反恐战争、欧洲移民政策和经济复苏乃至欧洲文化多元主义产生剧烈影响,也必然加剧已日趋严峻的带有文明冲突色彩的欧洲与中东地缘关系,而且增加整个伊斯兰世界面临的内外压力和困境。

15日,在美国军方配合下,10架法国战机对“伊斯兰国”自封都城拉卡投掷20枚炸弹,摧毁部分该组织目标,拉开法国大规模军事围剿帷幕。据分析,载有24架战机的“戴高乐”航母参战,将大大提升法国在叙利亚的空袭能力。叙利亚上空已经呈现俄、美、法三国空军参战的新格局,在携手打击恐怖组织的同时,围绕保护叙利亚政府目标还是反对派力量,俄罗斯与其西方对手将展开新一轮的明暗较量和地盘争夺。

此前,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密集和高效空袭,已明显缓解叙利亚政府的地面压力,改观其被动挨打和摇摇欲坠的危险境况,迫使美欧及其阿拉伯伙伴接受伊朗参与政治谈判,使事态向有利于政治解决的方向倾斜。但是,法国加大直接军事卷入,将再次使和平谈判的前景变得模糊不清。依据法国不肯轻易让步的一贯风格,以及连续暴恐袭击激发的国际同情和舆论支持,法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政治解决参与力度将得到加强,其政治诉求也将受到重视,进而让整个危机的解决更加复杂化。

大规模袭击对法国和欧洲内部触发的负面反应,首先是风口浪尖上的中东移民潮问题。究竟是恐怖分子混入难民队伍潜入欧洲作案,还是“伊斯兰国”唤醒蛰伏追随者行凶施暴,目前尚未有最终调查结果,但个别恐怖分子法籍身份的确认,可能动摇法国的归化政策。16日,奥朗德在议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讲话,要求修改宪法中有关双重国籍和出生地等条款,这不仅意味者拥有法国籍的恐怖分子将被剥夺国籍,而且今后可能构成威胁的他国公民也将难以拥有法国国籍,法国由此抬高了移民准入门槛。

法国遇袭,欧洲恐慌。不仅旅游行业为核心的经济将受到冲击,加剧现有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而且经过激烈争锋的难民接纳话题再次成为焦点。这一恐怖袭击肯定会对难民怀柔政策支持者构成心理和舆论打击,相反会提升反对接纳移民的强硬声音,也将强化重建欧洲内部边境的保守势力。欧洲多国在全面提升警戒水平的同时,不少媒体将这个事件形容为对整个欧洲的攻击,对“民主”与“自由”的悍然侵犯。波兰官方甚至直接质疑欧盟向成员国分配中东难民的既定政策。

可以想象,也许难民问题在公众情绪平复后回到正常轨道,欧洲各国会依照欧盟建议和传统价值观及习惯做法,继续容留、吸纳中东难民,但是,不可置疑的是,欧洲右翼和保守政治力量的民意支持率会提高,宽松移民政策和自由迁徙原则将进一步面临调整,外籍移民特别是中东移民受到的安全检查、甄别和行动约束将被收紧,由此而引发的族裔不和、对立甚至敌意将水涨船高,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将被放大,以信仰和种族为界限的摩擦和冲突可能会加剧,进而形成有利于恐怖势力兴风作浪的恶性循环。

就法国而言,巨大悲情推动下的多元文化氛围恐怕难以让人乐观。《沙尔利周刊》血案后,法国社会并没有从中检视过度和绝对言论自由的负面效应,相反,全社会沉湎于“我是沙尔利”的集体悲情中,坚定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并未打算在尊重他者的方向有所妥协。据报道,受《沙尔利周刊》事件影响,高举世俗化和自由化旗帜的法国,部分学校今年早些时候已停止向穆斯林和犹太学生提供符合其教义和习俗的饮食,体现出文化沙文主义。最为典型的、代表顶层意志的不妥协表现是,面对10多年后首次做客法国的伊朗总统鲁哈尼一行,总统府17日坚持“入乡随俗”和“客随主便”,拒绝以符合伊斯兰习俗的饮食标准,安排清真食品和非酒精饮料,宁可放弃一次难得的午餐峰会。对于维护各自价值观的做法,外人无可非议,但是法国上述举措意味着文化碰撞和摩擦,今后也许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法国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新一波恐怖袭击首选对象,其风险性已跃升到美国和其他欧洲伙伴之上,如果回顾法国2011年后的激进表现,也许能找到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利比亚危机爆发之初,正是法国力推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也是法国在北约成员中最先把炸弹投放在这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危机中,法国作为前殖民地宗主国更是表现出比美英更为激进而活跃的姿态,担当干涉叙利亚的急先锋。此轮恐怖袭击爆发前夕,法国高调宣布派“戴高乐”航空母舰进入地中海,准备投入叙利亚战事,“伊斯兰国”也自然最有理由在报复俄罗斯的同时,在巴黎实施大规模报复,其以儆效尤的意图已不言而喻。

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世界公害,世界各国均很难置身事外,必须毫不留情地进行谴责和打击。但是,2011年阿拉伯剧变后西方的干涉主义在中东摧毁部分统一、完整和压制恐怖主义的国家,造成地区力量失衡和宗派、种族矛盾激化,形成诸多关系复杂的热战场。这种碎片化的安全环境释放了恐怖主义的洪水猛兽,欧美和海湾产油国甚至因为各自私利而一度放纵这股比“基地”组织更凶猛的邪恶力量,和难民问题一样,其最终结果是养虎遗患,引火烧身。这个教训难得不值得法国等欧美国家深刻反思吗?

评论 Comments
我们尊重每位用户发言的权利,我们鼓励思想交锋,您的评论是最重要的内容,但请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允许:字;已输入:字;剩余:
用户名:密码:
友情链接
特约链接
凡本网站转载的文章,均由原载媒体审核后发表,仅反映原作者自己的观点,不代表“第一智库”网站的观点。
About US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东盟基金·安邦合作项目 中信信睿·安邦合作项目
(安邦集团)北京安邦世纪国际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1993-2013 Anbound
法律顾问:君合律师事务所 | 京ICP备11036713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110923号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