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下一次巴黎式恐怖袭击--第一智库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招聘信息  第一智库微博  安邦咨询  ANBOUND 高格全球文化项目论坛
首页 > 国际恐怖主义袭击 >  如何阻止下一次巴黎式恐怖袭击
如何阻止下一次巴黎式恐怖袭击
2015年11月23日
来源:《南方周末》2015年11月19日

刘猛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字体:
点击评论(Comments)  |  
分享到: 0

近日,巴黎发生了罕见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在3个地点,恐怖分子使用自动武器以及爆炸物对无辜平民进行毫无人性的攻击,甚至将人质以挨个处决的方式杀害。截至发稿时,在此次袭击中,共有132名受害者。

极端组织IS第一时间宣布策划发动了这次袭击。这是继《查理周刊》大屠杀、俄罗斯航班爆炸后,该组织针对欧洲国家实施的第三次重大恐怖袭击。显然,IS不会就此罢手,未来欧洲反恐局势不容乐观。

那么,巴黎式袭击是否真的无法被阻止?欧洲各国政府未来还能做什么,以避免类似的悲剧?

冷战时代的情报机构VS21世纪的恐怖分子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情报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然而,在对抗恐怖主义活动时,曾经打赢冷战的西方情报机构却常常显得应对无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果了解冷战时东西方主要情报机构的运作模式,或许能够理解背后的原因。在冷战中,大部分情报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对方组织内的叛徒,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内可能的盟友(倾向于自己的实权派或者反对派领袖)。这种工作模式是基于国家间的博弈而产生的。双方均奉行着相对文明的斗争原则,为免遭报复,不会轻易袭击对方的民用设施,或者攻击对方的外交人员。

然而,恐怖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原则与主权国家大相径庭,难以通过这种方法瓦解。为了避免遭到打击,他们会以非常分散的组织形式存在。以“基地”组织为例,其本身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组织,人员以独立的小组形式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一切渗透瓦解手段,对其几乎毫无作用。一切关于恐怖活动的信息都非常碎片化。

在“9·11”袭击发生前,美国的一些情报机构确实各自收到了一些恐怖袭击的预警,然而却都无法推测出这些袭击将以何种形式、在何时发生。国家反恐的决策层很难根据这些模糊且自相矛盾的信息,及时管控美国的民用航空活动,例如全面加强机场安检,或者监视所有学习驾驶民用飞机的可疑人士。当然,“9·11”袭击确实唤醒了美国民众和政府,因此推动了《爱国者法案》的通过,进而完成了情报机构的改革。

美国不仅将更多的情报资源倾斜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而且改革各家情报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这意味着,任何一家情报机构在获得了可能有关恐怖主义活动的信息时,都会与其他机构分享。这种共享甚至不仅仅限于国家内部。例如,棱镜门曝光的所谓“五只眼情报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美国和核心盟国之间的情报共享机制,尽管斯诺登认为这是美国监视全球的阴谋。在美国看来,情报活动已经不仅仅限于情报机构,还要求外交官员参与到反恐活动中。如果恐怖主义活动涉及多国边界,那么美国在相应国家的大使馆应该与美国情报机构联手,促请所有相关国家的情报机构配合反恐行动,这种外交紧密配合情报工作的现象,在冷战中是不可想象的。

尽管欧盟已经实现了高度一体化,然而从现有情况来看,各国情报机构之间的协作并不顺畅。就在袭击前的一周,德国警察曾抓获正在前往巴黎的恐怖分子,在其车上搜到了武器和爆炸物,并且其随身携带的地图显示最终目的地是巴黎。虽然德国警方将此事通报给了法国方面,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此事发生在“五只眼情报联盟”中,相关国家不可能对警告视若无睹。显然,现有的欧洲情报作业系统仍未将恐怖主义活动视为最主要的敌人,没有做足够的准备;各国之间的情报壁垒依旧存在,执法部门的协作程度并不高。尽管边境已经开放,各国间却像联邦调查局成立之前的美国一样,罪犯只要跨州行动就能躲避当地警方的追查。

在完成了情报机构改革后的美国,恐怖组织已经无力在其本土发动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从美国和以色列的经验来看,经过改良优化的情报机构未必能挫败所有袭击,但是至少可以降低袭击的烈度。近年来,美国已经挫败了50次以上的恐怖袭击,这完全得益于情报系统的改进。

如何防范技术被恐怖分子利用

从近年来恐怖组织的行为模式来看,类似“9·11”这样多年策划的攻击也许不会重现,因为各国情报机构已经有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例如,加强对学习飞机驾驶的学员的背景审查,以及更为严格的机场安检等等,武装便衣乘警的出现更让那些躲过安检的恐怖分子很难劫持飞机。除非获得机场人员的配合,否则很难对航班发动有效攻击。IS在埃及袭击俄罗斯航班的模式并不能轻易复制,毕竟对机场渗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巴黎和2008年印度孟买的袭击模式,是恐怖组织最现实的选择。这种模式不需要参与者接受太多专业化的训练,现代导航软件普及且卫星地图极为容易获得,恐怖分子甚至不需要事先熟悉街道环境就能发动攻击。此外,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下,这种攻击极为容易造成轰动性的效应。利用互联网通信工具,袭击者甚至能够极大程度地避免被情报部门监控。

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印度情报机关发现,袭击者曾经利用黑莓的保密通信邮件联系,而当时的印度没有监控黑莓邮件系统的能力。袭击发生后,印度政府通过谈判,才获得监控其境内的黑莓邮件系统的权限。对网络传递恐怖主义信息和活动的监控来说,实际上仍有不少漏洞。

此次袭击发生之后,就有媒体称,恐怖分子可能利用PS4游戏机内置的聊天功能,进行通信联系。通过游戏内置的通信工具进行沟通,并非没有可能。此前斯诺登公布的材料就显示,美国国安局曾经监控著名的网游《魔兽世界》,特工们怀疑“基地”组织成员可能利用网游内置的通信功能联系。情报系统未来或许不得不加强对网络世界的监控,甚至研发更为有效的广谱监控扫描软件,寻找恐怖分子可能藏身的网络角落。

幸运的是,从近几年来民间黑客与IS等组织的对抗中可以发现,恐怖分子并未掌握更高级的网络藏匿技术,只是利用网络监控死角和法律对隐私的保护躲避追查。民间和官方的技术人员联手,可以削弱恐怖组织在这方面的能力。

民用无人机的普及,让恐怖分子在未来变得更具备杀伤力。在技术人员的改造下,民用无人机的控制和发射装置非常容易被改良成为射程超过10公里的制导武器。美国军队最新装备的“弹簧刀”单兵制导武器,就是基于民用技术改装而成的。“弹簧刀”导弹不仅射程远达10公里以上,并且具备从空中直接摧毁主战坦克的能力。随着恐怖分子技术的进步,未来无人机很可能成为新的恐怖活动工具。各国政府或许会越来越重视对无人机攻击的防护,甚至可能出台更多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无人机的制造、运输和使用。

如何挖出恐怖活动的幕后黑手

现在,极端组织只需要将武器和人员送到袭击地点,那么接下来就是实施袭击。从昆明暴恐事件来看,即便恐怖分子没有枪械和炸药,手中只要有刀具,仍旧能在防御薄弱的地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种模式从策划到实施的时间非常短,参与人员不需要太多,甚至连其组织的高层人员也不用掌握行动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因此,情报机构很难在事前发出预警。

根据美国和以色列的经验,这种模式的攻击发生后的最初五分钟内,只要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军警人员及时出现,就能极大程度上削弱此类攻击所造成的伤害。以色列近期也发生了刀客攻击事件,袭击者很快被现场的军警击毙,并未造成巨大的伤亡。

如今,大城市警力下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9·11”袭击爆发后,美国加强了街头的巡警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了H队(Heracles Team 注:Heracles是古希腊传说中的英雄人物)。H队是一个全新的警种,其训练水平和装备低于特警但高于普通巡警,可以随时应对类似巴黎恐怖袭击这种城市游击战级别的攻击。中国香港迅速借鉴了这个模式,成立了CTRU反恐特勤队。这种以分散对分散,以特战对恐怖主义的方式作为情报工作的一种补充。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赶到现场的特警无法阻止杀戮的开始,却能够在恐怖分子杀死更多人之前将其击毙。

截止到发稿,法国警方已经确定的巴黎袭击嫌疑人中尚有一名在逃,然而参与此事的恐怖组织成员恐怕尚有不少还未确定身份。例如,巴黎警方至今尚未确定,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所使用的背心炸弹到底为何人制造和提供?恐怖分子在欧洲藏匿的地点为何人掌控?他们穿越国境所使用的车辆来自哪里?

在类似巴黎袭击这样的攻击方式中,发动进攻的恐怖分子只是一次性耗材,即便有漏网之鱼,也已经对未来影响甚微。关键的问题在于,发动这样一次袭击,背后提供后勤及武器装备的人或者组织必须找到。成功摧毁这张网络,才能削弱恐怖组织未来继续发动攻击的能力,因为炸弹制造专家和后勤支援网络的建设,比训练一心求死的自杀袭击者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时间。要找到这些人,就必须彻底查清楚自杀式袭击者此前行动的路线,以及曾经可能停留的地点。根据这些线索反推他们曾经与什么人接触,接触的人现在哪里以及正在干什么。他们曾经的电话以及网络聊天记录,都有助于警方找到背后的恐怖组织网络。

这将会是一项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工作,考虑到背后的网络很可能不在法国境内,更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以挖出欧洲境内存在的恐怖主义组织。

评论 Comments
我们尊重每位用户发言的权利,我们鼓励思想交锋,您的评论是最重要的内容,但请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允许:字;已输入:字;剩余:
用户名:密码:
友情链接
特约链接
凡本网站转载的文章,均由原载媒体审核后发表,仅反映原作者自己的观点,不代表“第一智库”网站的观点。
About US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东盟基金·安邦合作项目 中信信睿·安邦合作项目
(安邦集团)北京安邦世纪国际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1993-2013 Anbound
法律顾问:君合律师事务所 | 京ICP备11036713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110923号 | 营业执照